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如何搭建指标体系,并通过指标体系找到业务增长瓶颈。
一 明确指标拆解思路
指标拆解是指标体系搭建的前提,而指标拆解的关键是要找到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又称唯一重要指标,之所以用北极星来命名,是因为它可以指引全公司向同一个方向发展。
北极星指标判断标准:
1、能够体现产品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
2、能够代表产品不断健康发展。
3、能够平衡商业目标和用户价值。
4、能够拆解,并且简单直观易获取。
例如短视频和音乐类软件是使用时长、电商和外卖类软件是总GMV、问答类社区是问题回答数等。需要注意的是,确立北极星指标后,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二 进行指标拆解细分
企业经营的本质目标是获得利润,即实现业务增长,因此必须从业务本身出发、围绕业务增长场景进行指标体系搭建。业务增长场景主要包括基础活跃、用户体验、用户运营、产品营收。
1、基础活跃
围绕基础活跃场景,从渠道、来源、城市、省份、性别、年龄等用户画像维度,可以将指标拆解成:活跃用户数、新增用户数、新用户留存、平均访问深度等。
2、用户体验
围绕用户体验场景,根据用户轨迹和行为,可以将指标拆解成:产品渗透率、产品页面跳出率、页面平均访问时长、搜索转化率、注册转化率、收藏转化率、购买转化率等。
3、用户运营
围绕用户运营场景,根据运营活动效果,可以将指标拆解成:活动参与人数、活动收益、活动分享人数、活动引流等。
4、产品营收
围绕产品营收场景,根据具体营收情况,可以将指标拆解成:成交量、成交金额、产品单价、复购率、退款量等。
三 设计数据采集方案
数据采集是链接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的关键步骤。企业在完成指标体系搭建后,可以依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事件模型设计数据采集方案。
事件即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事件模型包括六个要素:
1、Who:用户
2、When:什么时间
3、Where:什么地点
4、What:做了什么事
5、How:怎么做的
事件模型是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的基础和核心,企业根据事件模型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前,必须对事件模型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事件(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属性(事件的维度)-值(属性的内容)的数据采集结构,提升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效率。
四 分析数据助推增长
在数据驱动增长的整个流程中,数据采集只是手段,想要量化运营情况、指导业务增长,还必须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和管理。依据事件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从事件发生的人数、次数、人均次数、活跃比四个维度出发。
人数:用户某一行为触发的人数
次数:用户某一行为触发的次数
人均次数:用户某一行为触发的人均次数
活跃比:用户某一行为触发的人数占当前时间段活跃人数的比例
科学精准的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掌握业务运营进展与效果,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增长瓶颈,实现业务持续增长,是企业营销中的重要一环。To B企业可以参考我们的《To B运营方法论 核心框架图谱》中的数据分析模块,通过数据看板+客户访问轨迹+CRM系统管理,进行客户来源、忠诚度和价值分析,完成针对性运营和营销。
-END-
指标体系的搭建,是思路、实践和工具的有机整合。同时,有效运用是指标体系搭建的真正目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必须拥有易用性、实用性和持续性。
阅读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