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2024年了,B2B市场部Leader到底得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打到80分+
B2B市场部 小羊 2023-12-25 10:51

之前可能有一篇文章很(Kong)犀(bei)利(pen),说的是市场部Leader到底应该怎么站位的问题。

原文这里《To B2B市场leader:“价值型”市场部 = 一家公司

从之前了解到的很多信息来看,很多B2B市场从业人员对于“营- 销一体化”协同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逐渐地,我们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更深层的理解:与其说“营-销“一体化协同,不如向“营- BOSS” 一体化协同要结果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写给市场部的负责人—— 你,也是写给你的上级领导——他(她)看的。

上一篇文章阐述过,制定KPI是到目前来说,根本不可能绕过的环节。那如果是这样,B2B市场部的leader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质素,才能协同你的老板,制定好这份KPI?



能力一:深度模型打造数据穿透力(占比40分)

在市场人力配备较为完善的腰部以上企业,通常会有两类部门去做市场支撑,有的会有三类:1、Digital部门  2、Content部门(第三类可能是专门的品牌部门)但不论是1还是2,几乎逃不过数据分析这件事情。原因很简单,客户逐渐从线下场景,挪腾到线下- 线上- 线下的螺旋式场景里了。除非是客户极其集中的垂直产业,基本上你的客户都会遵从这种模式,依次会去了解你的企业、品牌、解决方案。这一整个螺旋下来,每个阶段都有数据转化,都有数据流入下一个阶段,和有数据流失。这就需要一个市场部门负责人,起码具备数据洞察力和穿透力。

我讲这种穿透力,是指如下:

① 知道怎么打造数据运用模型:(20分)

以上数据模型只是举例,类似的模型如果细细总结有很多种,每种适应的企业或许是不同的,比如重视一次购买效率,短平快的企业比较适应【模式三】,且有大量SKU去做支撑。重视复购的企业可能会进入【模式一】+【模式二】,用于复购率的提升,和一次流量的充分转化。当然在这里说到模式不是为了给大家说明有哪些类模式,而是

探讨一个这样一种能力—— 打造企业市场数据运用模型的能力

这里涉及几个关键:

1)懂得企业运作本身,比如靠啥盈利,靠啥长期盈利,比如如果是一个新产品打算多久实现盈利

2)懂得流量运作,数据从哪来,怎么转化,怎么实现高效转化

3)还有之前所说的成本概念,我企业打算用多少钱,达到什么效果,在合理化范围内怎么充分贴近这个效果,有效数据成本多少是否能被很好地测算出来

以上是框架

你说和BOSS对齐什么?对齐今年花多少钱?对齐我有多少指标?

远远不够,对齐公司盈利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齐公司全年发展计划和目标(一年签单量),对齐三年发展计划和目标(市场占有率),对齐稳定“造血机”是什么(稳定盈利产品线),对齐高利润产品线是什么... 这些远超于简单问一句“老板,我们市场部今年有多少预算?我需要备多少指标?“

② 知道怎么检验数据模型有效性:(20分)

同样的,重点不在以上这张图,而是有此能力去判断漏斗模型的有效性(它可能是基于每一层的孵化效率的),得知道将漏斗逐层扒干净了进行分析,优势点在哪里,客户流失在哪一层,这里出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突破这个问题,挽回这一层的客户流失。



能力二:成本意识(占比20分)
这里留白一下,回顾上篇:
To B2B市场leader:“价值型”市场部 = 一家公司

能力三:熟练的学习型、创新型组织构建力(占比20分)
① 怎么构建“我”?【10分】
说这点之前,首先问问自己,你是否是个学习型和创新型人才?
要么深度阅读,要么高效实践,都能够为学习这件事添砖加瓦,但怕就怕leader本身在思维上的懒惰。大部分B2B市场负责人画像如下:
80-90
有家庭 、子女
受过高等教育,本科以上毕业
习得一门第二语言
10年市场相关工作经验
有自己的生活品味,一些小资情结
有不错的审美意识
...
这类,好的地方是有追求,从内心来说是愿意进步的,尤其是生活水平的进步,可能出现的bug也很明显,比如家庭牵绊,比如经验主义,比如舒适圈、边界感等等。
所以当我们确定是要带领一个团队冲锋陷阵的话,首先突破的就是这层“舒适圈”,最近反鸡汤比较多,可能因为大家压力都很大 ,但只要你还身居这个位置,你就得面对市场,就得面对我不卷敌也会卷的状态。所以请保持必要的“吸收心态”,保持必要的“深度思考力”,越是人到中年越要提升的“高效学习力” 。输出一个自己看工具书的小方法:找纲,找要点,翻去要点直接看,不要从扉页起读,最后把纲用自己的思路重新排一遍。当然还有多读经典,经典不朽。——快看工具,慢看经典。
② 怎么构建团队?【10分】
具备了以上的自我驱动能力,再去看怎么把团队带上这个台阶
飞书把文档和知识库分开,已经表达了这种观点—— 企业的知识成长,MarketUP在做企业策略的时候是,时常也会提到这一点,就是建立企业内容中心、企业知识中心。
学——这个话题是永恒的,所以一个高效组织一定是具备学习力的。怎么打造呢?
1)leader要会选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所有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高材生,考试只是手段罢了,他们天然会考上。所以好学校抓的其实是高素质人才的正态分布。到企业端你也得会“选”
怎么样找到有自我驱动力的人才,也有些小方法:比如,初试给予一个问题,回去找方法解决,复试讨论解决方案。如果没有自驱动力的小伙伴,可能在这一轮就放弃了。又比如,问最近看过的书,以及总结得到的吸收价值。
(有其他方法的可以评论给我们)
2) leader要会给氛围。
是比较建议,学习总结和书评会之类的“早会”、“周会”的
团队里有时候一些逻辑类游戏可以做,比如狼人杀,一来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个性(大多年轻人也很愿意参与),二来锻炼逻辑分析力,让思考变成习惯。
补书货,互相传阅。
构建企业知识库,鼓励“一起写”
3) 给创新意识一个根据地。
从鼓励创新,到奖励创新,当然运作前提是来公司一年内的小伙伴可以不做过多的创新,这时候可能更适合听话、照做。对于呆满一年以上的小伙伴,最大程度的奖励创新。
比如KPI的设置中拿出相当比重(30%?)给予创新和被采纳的创新。
或专门设置企业xxx创新基金,让有创新意识的个人和被采纳的创新,都有机会得到应有的奖励。
同时,这些创新可以注明灵感来源(比如某本书的学习、某场重要实践、某个重要的人物启发等等)
所有的创新和启发,都可以记录在库,一年后不论采纳与否都将是企业的重要思维财富。
如果非要问BOSS要预算,我可能会问到公司在学习力和创新力建设上,给予多少预算?(笑~)

能力四:一个精英+ 精细化SOP(占比20分)
怎么理解这个第四点。
其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建设,未必是那么容易的,很可能需要走过很漫长的周期,因为要塑造氛围,这期间一定伴随老带新的动作出现。当企业笼络了他们需要的精英人才(精英并不是那么容易招募到),那么剩下绝大多数仍然是标准化人才。企业面临着很多落地与实践,除了软实力——学习力、创新力的激发以外。生存上的需求——快速落地应该怎么解决。我们不会等到所有人都成长为精英才去开干,作为市场部leader,必须有“一个精英+N套精细化SOP的思路”
如果你带领的是绝大多数仍在标准状态下的人才需要将事项一件件清晰落实,唯一一个事情清晰有效, 就是建立精细化的SOP。
SOP建立有几个原则:
1、执行一目了然:不要让SOP流于形式,要真的可执行,不是越多就越好。
2、更新迭代灵活容易:很多SOP在建立的时候可能框定了很多细节,导致后面想动一动都很为难,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SOP也一定不会一成不变,但也绝对不是一次性变化的很大,在20%的增加幅度内,要留有灵活的余地。
3、可监督考核:最后这点很关键,有些SOP的建立,可能可以提供给执行者学习,但是效果如何,是无从考核的。
所以不仅仅要有SOP,还得有考核依据。
比如:制定了私域进群的SOP
考核的就应该是:标准执行方法,当A情况时候,我们如何应对;当B情况时,我们又如何应对。当微信群内出现问题时,什么情况选择清退,什么情况选择警告。是否有临时应急话术可用等。
在线上营销获客、孵化,活动营销、品牌营销中,都应该有相应的SOP值得我们去建立和执行。组织越是大,基础人才越有能力整齐划一地执行,越能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绝对重视精英型人才的选认。给予足够发挥空间。
深度模型打造数据穿透力(占比40分)
成本意识(占比20分)
熟练的学习型、创新型组织构建力(占比20分)
一个精英+精细化SOP(占比20分)
以上几点,是我认为现如今2024这么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找到的市场leader型人才的打分标准,也是作为市场leader的我们或希望成为市场负责人的大家值得努力修炼的地方。
今天冬至,据说冬至要度过最漫长的黑夜。 
—— 越是黑夜,才越容易看到光,你会是这束光吗?


#B2B市场部

阅读 163

猜你喜欢
B2B人要成长,先学会培养知识边际
B2B人要成长,先学会培养知识边际
是B2B企业市场部要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时候了
是B2B企业市场部要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时候了
客户没意向?SDR如何提高线索孵化的精细度?
客户没意向?SDR如何提高线索孵化的精细度?